宋朝诗人被贬

侠名- 2024-09-21 16:01:26

宋朝诗人被贬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宋朝诗人被贬和苏轼贬谪诗句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宋朝诗人被贬以及苏轼贬谪诗句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宋朝贬官制度
  2. 苏轼贬谪诗句
  3. 苏轼被贬了多少次

[One]、宋朝贬官制度

〖One〗、“对移”是两宋时一种相对最轻的贬黜惩罚手段。

〖Two〗、州级主官(如知府、知州)、路级主官(亦即“监司”,如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地方军事长官(如制置使、宣抚使),可以在上报中央的同时,将自己辖下部分官员的差遣或职事官进行两两对调。

〖Three〗、如是由于官员因老、病、昏庸等缘故不称职,抑或由于官员有不法行为,而导致的“对移”,则即为一种惩罚手段。

〖Four〗、即贬降职务,这在宋代有各色各样的形式,我于此试举几种——

〖Five〗、如“出外”。例如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四月,“监察御史里行”(御史台差遣)张戬落职【3】出外,“知(江陵府)公安县”。

〖Six〗、【注3:宋代有时也会用“落职”来指代“失去中央差遣或职事官”的状况。这与前文所述的对职名的“落职”全然不同。】

〖Seven〗、如“近、大降远、小”。例如前文曾提及北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十二月,包拯因之前举荐不当,降本官(阶官)、差遣一事。他的差遣就是“大降小”,从“知庐州”降为“知池州”。

〖Eight〗、这三者相当类似,都是不等该官员的差遣或职事官任满,即行罢免,由另一官员顶替。该官员被罢免而失去职务后,情节较轻的,只好等待下一次铨选、任命;情节较重的,则还需要等待审查。

〖Nine〗、其中,“冲替”作为惩罚手段,重于“差替”。这两者在北宋前期并不(或者说至少并不完全)具有贬黜、惩罚的意味,之后才渐渐成为了惩罚手段。

〖Ten〗、而“放罢”则出现于北宋后期,并在南宋时逐渐取代了“差替”与“冲替”。

1〖One〗、指直接将该官员贬降、责授为各种闲散官,即基本无职守或完全无职守的,常用于安置各色人等的一些特殊的差遣或职事官。譬如分司官、祠禄官、添差官、散官(散秩)等等……

1〖Two〗、针对全部官职的主要贬谪罢黜方式。

1〖Three〗、指停止该官员所拥有官职的全部职守与权力。

1〖Four〗、“勒停”,或同时“追官”,称“追官勒停”;或同时“除名”,称“除名勒停”。前者一般还保留了某种程度的官衔,后者则失去了官员的身份。

1〖Five〗、即俗称的“削籍为民”,指官员被剥夺全部官职头衔。之后,若其父祖近亲仍有官身,则该官员的身份变为官员亲属;否则,为庶人身份。

1〖Six〗、这是宋代那些直接对官员的官职起作用的惩罚手段里最重的一种。但即便遭受除名,通常依然有机会叙复原官。

[Two]、苏轼贬谪诗句

〖One〗、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曾多次被贬谪。在他的诗作中,表达了对贬谪生活的苦闷和无奈。其中一句著名的贬谪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Two〗、这句诗表达了苏轼对自己的坚定信念,即使贬谪困顿,他仍然保持着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希望留下一颗永不熄灭的赤诚之心,照亮后人的历史。

〖Three〗、这句诗也成为了苏轼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激励着后人面对逆境时保持乐观和勇敢。

[Three]、苏轼被贬了多少次

〖One〗、第一次: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Two〗、第二次:被李定等人诬陷后被贬,史称“乌台诗案”。

〖Three〗、第三次: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苏轼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而后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Four〗、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宋朝诗人被贬和苏轼贬谪诗句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www.zhuaining.com/5mFTwlamVt.html
上一篇:宋朝诗名句
下一篇:宋朝诗人解读
相关文章

超级链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