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丞相宋朝
12252024-11-22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宋朝的宰辅团队和包青天的宰相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宋朝的宰辅团队以及包青天的宰相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包青天即包拯,官至枢密副使、礼部侍郎、给事中,死后追赠礼部尚书,没有做过宰相。
〖Two〗、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Three〗、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One〗、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
〖Two〗、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首席翰林学士称承旨。
〖Three〗、北宋时,翰林学士开始设为专职。
〖Four〗、明代,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的比较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询问,实权已相当于丞相。
〖Five〗、清代沿用明代制度,设置翰林院,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其长官为掌院学士,以大臣充任,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统称为翰林。
〖One〗、副宰相,辅佐皇帝。参知政事原是临时差遣名目,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十一月,以刘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始正式作为宰相官名。到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此后参知政事则演变成一个常设官职,作为副宰相,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增大皇权。参知政事,官名。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比较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Two〗、唐制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之外他官任宰相职,给以“参知政事”等名义。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简称“参政”。扩展资料:随着宰相名称和宰辅机构的反复改变,参知政事的官称也有数次变化。
〖Three〗、神宗改制后,废参知政事,以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为副宰相,代其任。
〖Four〗、建炎三年(1129)复改门下、中书二侍郎为参知政事,省去尚书左、右丞。以后沿袭不变。
〖Five〗、与两宋宰相名称相比,参知政事的改称只有一次。即从元丰五年(1082)至建炎三年(1129)之间的改称,共47年。在两宋将近320年的历史中,是十分短暂的一瞬。与参知政事一样,他们仍然被简称为“执政”。
OK,关于宋朝的宰辅团队和包青天的宰相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