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东湖
13382024-11-18
大家好,关于宋朝之前的武汉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武汉名字的由来和历史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One〗、武汉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在离汉口仅30里的府河北岸,就建有古城,遗址在盘龙湖畔被发掘出来。可见,自商、周以来武汉地区即是重要的古城镇。
〖Two〗、武汉是武昌、汉阳、汉口的合称,即"武汉三镇"的合称。武汉成为统一的大城市,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Three〗、武汉三镇在历史上形成的时序为江北(汉阳)先于江南(武昌),而汉口在明代以前,不过是毗连汉阳的一个水曲荒洲,因此,在明代以前,所谓"武汉",乃是武昌、汉阳两地的合称。元代武昌、汉阳均属湖广行省,鄂(武昌)汉(汉阳)并称,是为双城。元代诗人余阙在诗中把武昌。汉阳称为"双城",显示了武昌、汉阳由单称到合称的趋势。
〖Four〗、明宪宗成化(146--1487)年初,汉水改道人江,汉口始形成市集。但每到夏天涨水之际,江水漫溢,人们仍无法安居。1635年(明崇侦八年)通判袁倡创筑长堤(上起硚口,下迄堤口)以障水患,此堤名曰"袁公堤",即今日之长堤街。此后,居民日增,到清仁宗嘉庆时,汉口居民已达36,929户,129,183人,但汉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隶于汉阳县,因此,早期的"武汉"概念仍是武昌、汉阳双城的合称。
〖Five〗、如1822年(清道光二年),范锴所著《汉口丛谈》中"遂陷武汉等郡"一句,即指武昌、汉阳等郡(府),汉口是称不上郡(府)的。咸丰年间,湖北巡抚胡林翼在其奏章、函牍中常用"武汉"两字,如"武汉为荆襄咽喉"、"若使武汉克复"、"武汉两城对峙"等等,显然也是指武昌、汉阳(当然也包括了汉口)两地的,"武汉"实际上应读作"武、汉"。
〖Six〗、汉口的独立地位是在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才确立的,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阳、夏分治,改汉口同知为抚民同知,分汉阳汉水以北地段北至摄口,西至娇口,拨归同知管辖,立名曰"夏口厅"。到民国初年,改同知为知事,易厅而为县,于是便有了夏口县。当时,武昌(江夏)、汉阳、汉口(夏口)仍以各自名称为主,而且各有隶属,如清末时江夏属武昌府,汉阳、夏口属汉阳府,民初时夏口属江汉道,故未形成统一的行政建制,在历史上,亦有将汉阳、汉口联称为"阳夏",将武昌、汉阳联称为"武阳",将武昌、汉阳、汉口联称为"武阳夏"者。
〖Seven〗、1926年秋,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次年初,国民政府将汉口市(辖汉阳县)与武昌合并,划为京兆区,作为首都,并建立统一的武汉市政府,此时,武汉才取得了作为政区、市区的称谓。此后,武昌、汉阳、汉口时分时合,直到1949年解放前夕,汉口作为直辖市,武昌作为省辖市,汉阳作为县而分治。
〖Eight〗、解放后,政务院将汉口、武昌、汉阳(县府所在地及邻近地区)合并为武汉市(原汉阳县治所迁至蔡甸,保留县的建制),武汉市人民政府设在汉口。至此,武汉三镇才名符其实地合三为一了。
〖One〗、三国时期,蛇山称江夏山,又名紫竹岭。北魏时称黄鹤山,宋朝称石城山,元朝时称长寿山,明朝时被誉为金华山和灵山。其间,以蛇山为山名,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入蜀记》中“缭绕为伏蛇……”故后世称蛇山者为多。
〖Two〗、龟山、蛇山的海拔高度分别为90.02米和85.12米,比起巍巍昆仑、高高喜玛拉雅来,不过是两座小土堆。但山不在高,有人传扬则名。由于二山,一座"若巨鳌浮水上",一座"缭绕如伏蛇","雄踞江之东西,势若龟蛇环卫",当地的民众在明末以来便逐渐以龟山、蛇山呼之。如果说翼际山、黄鹤山是它们的本名,那龟山、蛇山则是其俗名。俗名叫响以后,本名反倒不显了。
〖Three〗、传说龟、蛇二山是大禹手下两员大将所变化。大禹治水时,命二将竭尽全力制伏长江水患,但由于水怪厉害,仍时常兴风作浪,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两员大将为了战胜水怪,以自己的身体变作龟、蛇二山,将水怪永远镇压在山下。龟山头伸出江边部分称"禹功矾",上面建有禹王庙(又称禹稷行宫),就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
屈原在东湖“泽畔行吟”,楚庄王在东湖击鼓督战(清河桥古桥遗址);三国时期,刘备在东湖磨山设坛祭天;南宋诗人袁说友用“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赞美东湖;李白在东湖湖畔放鹰台题诗;毛泽东建国后先后视察东湖44次,在东湖接待了64个国家的94批外国政要;朱德在50多年前写下“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的诗句;当代作家陈运和在其散文《长江,中国的肠;东湖,武汉的胃》中,夸奖“曾消化过多少历史故事,也健壮了一座城市肌体”。近现代还有九女墩、陶铸楼、屈原纪念馆、朱碑亭等历史文化遗址,均在此。
省博物馆是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馆藏文物20余万件,国家一级文物945件(套),荟萃了湖北地区的文化遗珍。
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骨化石郧县人头为镇馆之宝。。
凤翔在夏代以前称雍州,唐代时改为凤翔府。东湖和凤翔的历史一样悠久,相传周文王元年瑞凤飞鸣过雍,在此饮水而得名,周人认为是祥瑞之兆,故名“饮凤池”。北宋时,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倡导修筑扩建饮凤池,植细柳,栽莲藕,修筑君子亭、宛古亭、喜雨亭等秀丽的亭台楼榭。因距府城东门只有二三十步远,又改名为东湖,延续至今,已经有近千年历史。苏东坡在修凤翔东湖之后二十年,苏东坡又在杭州修建了西湖,因而东湖与西湖称姊妹湖,人言西湖水,东湖柳。
凤翔在夏代以前称雍州,唐代时改为凤翔府。东湖和凤翔的历史一样悠久,相传周文王元年瑞凤飞鸣过雍,在此饮水而得名,周人认为是祥瑞之兆,故名“饮凤池”。北宋时,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倡导修筑扩建饮凤池,植细柳,栽莲藕,修筑君子亭、宛古亭、喜雨亭等秀丽的亭台楼榭。因距府城东门只有二三十步远,又改名为东湖,延续至今,已经有近千年历史。苏东坡在修凤翔东湖之后二十年,苏东坡又在杭州修建了西湖,因而东湖与西湖称姊妹湖,人言西湖水,东湖柳。
文章分享结束,宋朝之前的武汉和武汉名字的由来和历史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