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鼎盛宋朝
11532024-11-24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古琴鼎盛宋朝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宋代著名的琴曲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位于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是中国音乐文化古迹,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
〖Two〗、据《吕氏春秋》、《列子》等记载,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并相约一年后重临此地。
〖Three〗、不料,一年后伯牙依约回来,却了解到子期已经病故,伯牙悲痛之余,从此不复鼓琴,史称伯牙绝弦。
〖Four〗、古琴台建筑群占地约15亩,除殿堂主建筑外,还有庭院、林园、花坛、茶室等,布局精巧、层次分明。
〖Five〗、殿堂前有琴台,为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约20平方米,相传为伯牙抚琴之处。
〖Six〗、古琴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Seven〗、清朝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请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
〖Eight〗、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
〖Nine〗、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Ten〗、琴台碑古琴台园中有联云: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客荷樵,一客抚琴。
1〖One〗、《大宋宣和遗事》前集:“说破兴亡多少事,高山流水有知音”。
1〖Two〗、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叹良金美玉何人晓,恨高山流水知音少。”
1〖Three〗、“高山流水”也可用来比喻乐曲高妙。
1〖Four〗、清袁于令《西厢记·病晤》:“清商绕画梁,一声一字,万种悠扬,高山流水相倾赏。”
1〖Five〗、凤沼余灰此处埋,空留雅韵筑琴台。胸无锦绣何当死,世有知交不用媒
1〖Six〗、白发无端输寂寞,清音散失拾悲哀。竹篱风榭年年事,偶尔鸬鹚绕几回
1〖Seven〗、碑廊,镌有历代石刻及重修琴台碑记。
1〖Eight〗、道光三年(即公元1826年)岭南才子宋湘束竹叶蘸墨题壁诗,其诗曰:
1〖Nine〗、“噫嘻呼,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
20、这就是被誉为诗书双绝的宋湘题壁诗。
2〖One〗、古琴台文化内涵丰富,仅碑廊内就存有《汉上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等碑刻,其中有清代书法家宋湘束竹叶蘸墨书写《琴台题壁诗》,既有文学价值,又是难得的书法珍品。
〖One〗、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
〖Two〗、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相传,古时有位名叫俞伯牙的琴师曾在此弹琴,抒发情怀,樵夫钟子期听懂其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二人遂结为知己。后来,钟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不已,在友人墓前将琴摔碎,从此不再弹琴。“知音”典故由此而来。古琴台是后人为纪念这一对挚友而建。
〖Three〗、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后屡毁屡建。现在的古琴台建筑群占地15亩,规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还充分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以上供借鉴。
〖One〗、《潇湘水云》是宋代产生的一首经典的琴曲。
〖Two〗、而这首《潇湘水云》的创作者名叫郭楚望,他属于琴派里“浙派”的领军人物,这个“浙派”实际上是中国古琴史上第1个琴派。杭州古称临安,这是当时的一个政治中心,也是一个文化经济中心,在这个地方产生了很多的文人,他们在这里交流,在这里谈诗论史、绘画、书法、弹琴,“浙派”就产生于这样的环境之中。
〖Three〗、潇湘水云这个曲子可以说是古琴史上的巅峰之作,它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极端深刻,对这个曲子琴界有两种解释,有的人形容它为“最美的一幅山水画”,弹奏的时候要弹得非常地优美深邃,通常弹下来需要花十多分钟。还有人则表示,这首曲子刚开始确实是描绘我们国土的美丽,可是宋朝朝廷腐败的发展,到了曲子的后半段则是悲痛的表现。
关于古琴鼎盛宋朝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