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女乐师
14132024-10-23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宋朝女乐师的问题,以及和古代宫廷乐师排名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下面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原文: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
〖Two〗、学生称赞老师善于教导,循循善诱,说像坐在春风中一样。
〖Three〗、【解释】: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Four〗、【出处】: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Five〗、【近义词】:如沐春风、春风化雨
〖Six〗、【故事】:宋朝时期,朱光庭是理学大师程颢的弟子,他在汝州听程颢讲学,如痴如狂,听了一个多月才回家,回家逢人便夸老师讲学的精妙,他说:“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师(Shī师)姓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姓氏之一,产生于远古时期,得姓始祖为轩辕黄帝的大臣、中华民族第一位乐神宗祖师延,起源地在现在的河南省新郑市。据专家研究,师姓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源出有三:
据史书记载,上古时期,辅佐君王的重要大臣皆称师。据史籍《姓谱》记载,夏、商时代,管理乐技的职官名称就叫作“师”,如上古时期的师延,商王朝时期的师涓等。周王朝时期有师尹之官,专职掌管音乐歌咏。这些人的后代子孙遂以职官为姓,乃成师姓。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擅长乐技的人皆被称为师。当时比较著名的有晋国师旷、师服,鲁国师乙、师襄,郑国师悝(shikui)、师触、师躅、师惠、师叔,卫国师涓等等,皆为当时的著名乐师,精于音律。在这些精于乐技的乐师们之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的职业技能称谓为姓氏者,称师氏,世代相传至今。
师姓的血脉相对比较复杂。到北宋时金国尚书右丞师安石,原姓尹,为避讳,改尹姓为师氏。清朝以后,蒙古人姓巴克西纳尔氏、巴戈西纳儿氏,改汉姓均为师。今蒙古族、满族均有师姓。
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宫廷乐师,被称为中国古代“乐圣”,是史书所载最早的大音乐家,其古琴琴艺高超,有“玄鹤起舞,天地变色”之说。传说幼年的他为了让自己一心一意地学习音乐,故意用艾叶熏瞎了自己的双目,师旷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感受“气候之盈虚,明阴阳之消长,天时人事,审验无差,风角鸟鸣,吉凶如见”。
师旷具有无与伦比的听觉能力,在先秦文献中,经常用“师旷”来指代,音感特别敏锐的人。
师旷不仅是是著名的音乐家,还是教育家、政治家,是晋国第一聪明之士。
师旷将他的敏锐结合到政治中,具有丰富的政治洞察力,《左传》中记载他用琴声来卜卦,为晋国预测战事凶吉。他还曾“撰兵书万篇,述《宝符》百卷”。但大多作品已经流失,简直是一位千年难得一见的大神!
代表作:《阳春》《白雪》《玄默》
伯牙,春秋时期晋国上大夫,著名琴师、作曲家、擅弹古琴,被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曾说:“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意思是他的琴声好听到连马儿都不想吃草了。
年轻时天赋极高加上勤奋的伯牙,学琴没多久就出师了。但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水平还不够,于是他的师傅带他到蓬莱山旁的孤岛修行,在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一切,真正体会到艺术的本质。之后伯牙琴艺突飞猛进,名气也逐渐变大,但此时的他却感到十分悲伤,因为“曲高和寡”,没人听懂他的琴,直到后面某一天发生了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伯牙遇到了他的知音樵夫钟子期。两人相谈甚欢并且约定一年后再见,但是一年后子期因病去世了,悲痛的伯牙在他的坟墓前弹奏曲子后把琴砸了,发誓再也不弹琴了。“伯牙绝琴”的故事后来成为一段佳话,两名男子之间的友情令人羡慕。
代表作:《高山流水》《水仙操》
李延年,西汉音乐家,善歌舞,精通音乐创作,来自一个乐舞的家族,因为其“性知音,善歌舞”,平阳公主发现李延年的音乐才华后便积极引荐给汉武帝。
《汉书·外戚传上》记载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李延年凭借一首《佳人曲》成功地让汉武帝闻之心动,生出了对伊人的向往之情,后来将其倾国倾城的妹妹李妍封为李夫人,成为了他的宠姬。在改编创作方面,李延年利用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诃兜勒》编为28首“鼓吹新声”作为乐府仪仗之乐,是中国历史文献上第一位明确标有作者姓名及乐曲曲名。
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音乐家李延年把乐府所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总结,并重新编曲,对当时民间乐舞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对汉代音乐风格形成及后来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嵇康,三国曹魏时期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竹林七贤”精神领袖。传说嵇康是非常著名的美男子,而且其无论是外貌、人品、口才还是音乐、文学等才情都称得上是完美无瑕的男子。因此当时许多人都纷纷效仿嵇康对现实不满而高逸超脱的率性又猖狂的情怀当中,且其人格和行为被历代文人所称赞和敬仰。成年后的嵇康与曹操的曾孙女结为夫妻。
嵇康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后被世人称作“嵇氏四弄”。他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篇独立完整的音乐理论著作,在后世引发众多研究和讨论对中国音乐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苏袛婆,南北朝音乐家,琵琶演奏家,生于龟兹(现在的新疆)音乐世家,是中国音乐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魏晋以前,中原盛行的"雅乐"主要用于宫廷和官府,直到苏抵婆把西域龟兹音乐介绍到中原后,歌舞与音乐才开始完美结合。不仅如此,他还将西域“五旦”、“七调”等理论带入中国,对中原音乐变革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还促进了宫调体系建立和发展,并为音乐技术确立规范,对后来宋词、元曲乃至戏剧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琵琶还因为苏祗婆而大盛,成为中国主要民族乐器。
万宝常,隋代音乐家,年幼时已妙达音律、遍工八音,曾用筷子演奏出动听乐曲。当时的皇帝隋炀帝把原本全国各地顶尖的乐手都纳入宫中为他演奏改编过的黄钟调。万宝常一听就向皇帝说:“此乃亡国之音!此乐声之哀怨放纵,实非雅正音乐的道理!”于是建议皇帝改成他原创的“水尺律”来调制乐器,隋炀帝听了后便命人照做。
除此之外,万宝常还著有《乐谱》一书,里面提出了著名的“八〖Fourteen〗、调”,为唐朝音乐产生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近代著名学者郭沫若曾著《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一文,说明万宝常在他心中的地位很高。
李隆基,或者说“唐玄宗”,可能不是当皇帝的料,但是却是一位天生的音乐家和浪漫的才子。他创作改编了《夜半乐》、《小破阵乐》、《春光好》、《秋风高》等百余首乐曲。设立了音乐教坊,即后来的“梨园”,专供演员排练、演出,并亲自教授、指导。唐代歌舞盛极一时与唐玄宗的影响密不可分。
李隆基曾根据梦境谱写出经典大作《霓裳羽衣曲》,并让他的爱妃杨贵妃参与设计舞步,华丽的编曲与舞蹈堪称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迹。
盛唐时期果然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巅峰,李龟年精通各种乐器,他和兄弟李彭年、李鹤年创作的《渭川曲》深受唐玄宗赏识。作为盛唐时期首席音乐家李龟年在社会上层和整个文化界极富盛名,和著名诗人杜甫一见如故,并结下深厚友谊。杜甫著名的七言绝句《江南逢李龟年》,就是多年后两人在他乡相见有感而发创作的。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生活失去了从前的光鲜亮丽,最终郁郁寡欢而死。李龟年一生创作和演奏了大量音乐作品为盛唐时代音乐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姜夔(二声葵),南宋音乐家,精通诗词、散文、书法、音乐,一生穷困潦倒,主要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他的词调音乐创作不但继承了古代民间音乐传统,对格律、曲式结构及音阶使用也有新突破,是具有独特风格的高水平艺术。
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是流传至今唯一一部带有曲谱的宋代歌集,被视作“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
代表作:《扬州慢》《杏花天影》
朱载堉,明太祖九世孙,被后世称为“钢琴理论的鼻祖”。与其形容朱载堉是音乐家,不如说是一位科学家,他越祖规,破故习,注重实践和实验,一生刻苦求真,呕心沥血。
朱载堉对音乐最大贡献在于创建有别于中国五声音阶的“十二平均律”,此理论被广泛应用在世界各国的键盘乐器上,后被传教士带到西方,广为流传后人根据此理论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钢琴。同时,朱载堉还是位乐器制造家,作出世界上第一架定音乐器——弦准,这两大发明对世界音乐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朱载堉的成就震撼世界,因此中外学者尊崇他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