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口语

网友投稿- 2024-10-08 22:01:51

宋朝的口语

大家好,关于宋朝的口语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怎么用古代语言对话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形容屁的文言文
  2. 莫须有的下一句
  3. 怎么用古代语言对话

[One]、形容屁的文言文

〖One〗、古人亦是人而已,古人放屁未必香。

〖Two〗、怎把古人干矢撅,捡来细嚼当香肠?古人把“放屁”称作为“撒屁”、“放气”,文雅一点的说法称作“泄气”、“失气”。

〖Three〗、当众“泄气”在古人的眼里是很失态、失礼的行为,轻则传为笑谈,严重点会丢官,还能闹出人命。

〖Four〗、明代学者陈眉公在《时兴笑话》一书中记载:朝中高官的宾客惯于奉承某大佬,某一天,这位高官当众放了一个屁,客人问:“哪里发出的响声?”

〖Five〗、客人奉承道:“没闻到臭味儿啊!”

〖Six〗、高官说:“我听说好人的屁不臭可不是好事儿。”

〖Seven〗、客人用手扇动着说:“才闻到臭味儿!”

〖Eight〗、这也许仅仅是个笑话,意在讽刺那些善于溜须拍马的人。

〖Nine〗、且看真实版的屁闻,《癸辛杂识》记载:沈家人卖房子,宋朝京兆尹章宗卿买下后住进来。

〖Ten〗、章宗卿滑稽风趣,善于戏谑他人。

1〖One〗、有一天,章宗卿和同僚在一起聊天,吴棣调侃他说:“鸟覆翼之!”章宗卿的字为“翼之”。

1〖Two〗、章宗卿仿佛没听见一样,过了好一会儿对众人说:“方才我和诸位聊天,忽然闻到一股恶臭味儿,却不知是从哪儿来的,我认为是我弟弟达之放的,我方才悄悄对他说:‘吾弟吾弟,众皆在此说话,吾弟却在此放屁!’”

1〖Three〗、众人哄堂大笑,原来“吾弟”的谐音为“吴棣”,章宗卿以隐语方式,嘲讽吴棣说的话如同放屁一般,奇臭无比。

1〖Four〗、由此可见,宋代口语已经出现了“放屁”一词。

1〖Five〗、宋宁宗时期的进士林观过童年时期,曾作咏屁诗。

1〖Six〗、《山房随笔》记载:福建三水人林观过七岁的时候,在集市上嬉戏,自称可以卖诗为生,有人逗他说:“你可不可以写一首咏屁的诗呢?”

[Two]、莫须有的下一句

〖One〗、“万古独承莫须有,一人绝唱满江红”。这句话说的是南宋抗金名臣岳飞。

〖Two〗、讲的是岳飞被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罪名定罪而含冤而死。字面意思就是罪名无须有,古往今来,以此罪名定罪一个人只有岳飞一人,故称万古独承。

〖Three〗、一人绝唱满江红,满江红是词牌名,岳飞以此词牌写有《满江红.怒发冲冠》一首词。词中岳飞直抒胸臆,表达了不破胡虏不复还的壮志,忠君爱国,慷慨激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此后一提满江红词牌,必先想到此词。词为千古绝唱,而人亦名垂千古。

[Three]、怎么用古代语言对话

大约在先秦时期,文言文还是和当时的口语一致的,与现在倾向使用双音节词不同,当时的汉语里单音节词占据上风。《论语》《孟子》这类,可以说就是当时口语的实录。“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当时说话,就是这么个腔调。

大约在两汉时期,口语和文言文就有了一定的距离。中国第一部方言著作、西汉扬雄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除了以通语解释方言以外,还注重以今语解释古语。《方言》卷一就记录:

(大意为:假、炽、怀、摧、詹、戾、艐这些词,都是“至”的意思……是从古语分化出来的不同说法,现在有些地方已经通用了。)

虽然文言文和口语都在发展,但前者远远跟不上后者的速度,距离越拉越大。可惜由于反映当时口语文献远没有文言文献那么丰富,中古时期汉语口语的研究尚有很大空间。

这种情况在唐朝出现变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佛教的大发展。由于潜在教徒大多是文化水平不高的老百姓,出于方便传播佛教、吸引教徒的目的,大量翻译的佛经和佛教故事多使用当时的口语,成为早期白话的重要来源。

到了宋朝,文言文和口语已经完全脱节。当时的读书人,未必能用文言文表达一般口语要说的意思。

宋朝的文人和学者们有时也使用白话文。譬如苏轼最爱用“呵呵”,在给挚友兼亲家文与可写信时、在给同事和文友鲜于子骏写信时、在给“河东狮吼”男主角陈季常写信时,都在末尾加上一句:“呵呵。”大儒朱熹在《朱子语类》中点评史书时也是一口白话:“南北史除了通鉴所取者,其余只是一部好笑底小说。”宋人的日常对话,就是这么通俗。

到了元代,由于汉语并非统治者的母语,很多时候连皇帝的诏书也直录当时的口语。《长春真人西游记》记录了一篇成吉思汗写给丘处机的诏书,全文如下:

宣差都元帅贾昌传奉成吉思皇帝圣旨:

丘神仙,你春月行程别来至夏日,路上炎热艰难来,沿路好底铺马得骑来么?路里饮食广多不少来么?你到宣德州等处,官员好觑你来么?下头百姓得来么?你起身心里好么?我这里常思量着神仙你,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

明清,白话小说诸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等等,不胜枚举。皇帝批复奏章用大白话也不是稀奇事。明太祖朱元璋,听说沿海有倭寇来犯,怒而下诏:

“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相比之下,雍正对年羹尧的那一份表白,是否显得柔肠百折了许多。

〖Seven〗、五四白话文运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书面语和口语发展的双轨发展,文言文和白话文对立的局面,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才终结。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不摹仿古人”“不避俗字俗语”等,吹响“白话文运动”的号角,终于让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了汉民族的共同书面语。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www.zhuaining.com/YxVulwBWa6.html
上一篇:宋朝的大亨
下一篇:宋朝的夜景
相关文章

超级链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