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落难潮汕
8402024-06-28
今天给各位分享唐朝上州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唐朝地方官职设置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唐代刺史的上一级:唐前期全国十个道,每个到下辖若干个州,各道设巡查史,但巡查史只是监察官,没有实际管理权力。到唐朝中后期,边境地区设置一些都督,这些人主管几个州的军事大全,后来都督慢慢演变为节度使,到了安史之乱以后,内陆也逐渐开始实行节度使这个政策,节度使下面管辖几个甚至十几个州,有的多达几十个州,成为了正式的行政区划单位,。
〖Two〗、先来看看唐朝前期的行政区域划分,主要是设置2级行政区,分别是州和县,有的读者可能会说那还有道呢,没错确实是有道这个东西,当时全国分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十个道,然后每个道包含若干个州。在这里解释一下,用现在的话讲,中国分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华东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这个概念一样,道不是行政单位。
〖Three〗、但是道的设置也是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州的比较高行政长官则是刺史,为了监督刺史的行为作风,由中央直接派官员到每个道监督刺史的工作,类似于现在的中纪委派出巡视组,每个巡视组划分几个区域来检查这个区域的违纪情况,也就是说道属于监察机构,不是行政机构。
〖Four〗、刺史虽然都是州的比较高行政长官,但是级别却有所不同,唐朝的州分为按照辖区人口的数量分为3等,分别是上州,中州,下州,上州的刺史级别高于中州的刺史级别,中州的刺史级别高于下州的刺史级别。级别分别为从三品到正四品下不等。由于前期的行政级别是2级,所以可以这么认为,唐朝前期的州全部作为直辖市,也可以认为是省,直接归中央管辖,那刺史的级别就是正部级的。
〖Five〗、唐朝中后期,因为军事发展的需要,在边境地区设置一些都督,这些人主管几个州的军事大全,后来都督慢慢演变为节度使,到了安史之乱以后,内陆也逐渐开始实行节度使这个政策,节度使下面管辖几个甚至十几个州,有的多达几十个州,成为了正式的行政区划单位,到了唐宪宗年间,全国共有节度使47个,相当于省的级别,那么此时的州成为了普通的地级市,刺史的级别就降低了,相当于市委书记的正厅级别。
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前的官职,之后不设)。
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中书令、侍中(代宗大历年间擢升正二品)、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中书舍人、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六部侍郎、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One〗、唐代前十望州是:宁州、元州、青州、贝州、襄州、商州、润州、宣州、越州、常州。
〖Two〗、州和道都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单位。自东汉末至隋以前,都是由州统郡县的。唐朝建国后,又改郡为州,恢复前代名称,据贞观时统计,全国有州三百六十个。经过后来的省并,到开元末年,有州三百二十八个。不久,唐初设置的监察区--道,变成了实际上的地方行政区,州则退于二位,又出现了道——州——县三级制;自唐后期始,历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州再也没有成为一级行政区。
〖Three〗、武德元年(618),唐高祖李渊建立了李唐王朝。李渊一即位就改隋郡为州,改郡太守为州刺史。从此,在李唐王朝统治的绝大部分时向里,地方行政区划均称为州、县。只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的十六年间改州为郡。
〖Four〗、唐初不仅确定了州、县两级的地方行政体制,还划分了州、县类别。诸州以其所在地位的轻重,辖境的大小,户口的乡寡和经济开发的程度被分为不同的等级。据《大唐六典》、《通典》积两《唐书》所载:州有辅、雄、望、紧、上、中、下七等。
〖Five〗、《通典》卷33《职官》载:“开元中,定天下州府自京邦及都督、都护府之外,以近畿之州为四辅,其余为六雄、十望、十紧。”并有上、中、下之分。其辅、雄、望、紧州,主要以所在地位的重要为划分依据。“辅”,本指京城附近之地,比如西汉三辅,唐代也以京城附近之州为辅州,以提高其地位。“雄”、“望”、“紧”州,也均以其政治、军事地位之重要与否以及经济开发程度作为划分依据。
〖Six〗、唐朝前期,以北方为经济重心,无论从土地的开垦,人口的数字,粮食产量还是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水平,均高于南方,所以六雄、十望州均在北方,十紧州也以北方居民为多。
〖Seven〗、据开元天宝间四辅州为,同州、华州、岐川、蒲州。后岐州升为风翔府,号西京,蒲州升为河中府,仅存同、华二辅州。六雄州为陕州、怀州、郑州、汴州魏州、绛州。
〖Eight〗、上、中、下州的划分,主要依据户口多寡而定。唐朝初年,由于战乱刚刚结束,流亡人口尚未就业,政府掌握的人口较少,所以武德年间规定:领三万户以上者为上州。当时上州数字很少。高宗永徽年间,又改为二万户以上为上州,降低了标准。显庆元年(656),恢复旧令,仍以户满三万以上者为上州,二万以上者为中州。显庆前以二万户标准定为上州者仍旧不变。但是,随着农民归业,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开元天宝之际“太平时久,户口日殷”。原来的划分标准便不合时宜了。因此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对划分标准做了重新规定;令四万户以上为上州,二万五千户为中,不满二万户为下州。
〖Nine〗、但上州也有不以户口数字为准划分的。唐朝规定,凡京师附近的州,“虽户不满四万,亦为上州”。另外,亲王领任中、下州官职,虽不一定出阁赴任,也要升为上州,以示尊贵。然亲王离任后,“即依旧式”。
〖Ten〗、州有等级,官员阶级亦不相同。凡上州,刺史一人,从三品;中州,刺史一人,正四品上;下州,刺史一人,正四品下。辅州、雄州、望州、紧州官员阶级同于上州。所谓“六雄、十望州………及别敕同上州都督。”可见,同为州刺史其地位是有高下之差的。其下级官员的配置以及品级亦随之有高下之分。如下都督府及上州,长史一人,从五品上;中州、下州皆无长史。上州,司马一人,从五品下,下州,司马一人,从六品上。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