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叫宋朝
12352024-11-22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唐朝纸卷轴和唐代图书的装帧形式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唐朝纸卷轴以及唐代图书的装帧形式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形式主要有卷轴装和经折装,还有少量蝴蝶装、缝?装等册页装形式。其中,卷轴装是唐代最为流行的图书装帧形式,它的制作方式是用一根木棒或竹竿作为轴心,将书卷从左到右束起来,然后将书卷的末端粘接在轴心之上。这种装帧形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但在唐代得到了广泛应用。经折装则是一种将长卷书籍折叠成若干折页的装帧形式,它的出现与佛教经典的传播有关,常用于经书的装帧。在唐代末期,还出现了蝴蝶装和缝?装等新的册页装帧形式,这些形式的出现为宋代平装书籍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One〗、所谓“投卷诗”和“行卷诗”指的是一回事,是唐朝科举制度的一个特色,就是应试的举子将自己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以前呈送当时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文坛上有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从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的一种手段。
〖Two〗、白居易少年时到京师去应举,先去拜见了前辈诗人顾况,并奉上自己的诗集。顾况先看到诗集上白居易的署名,然后再抬眼打量了一番眼前这个神采飞扬的年轻人,不由得微微一笑,揶揄道:“京城米贵,想白居恐怕不大容易啊!哈哈!”开了白居易一个玩笑。然后顾况翻开诗集,第一篇,正是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咸阳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立马就把顾况给震住了,顾况不由得改口由衷地赞叹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白居也是很容易的啊!”于是马上转发到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并大为夸赞了一番。京城中的一干达官显贵看到后也纷纷转载点赞,白居易由此声名大振。
〖Three〗、白居易进京应举,先去拜见前辈诗人并奉上自己的作品这样的行为,在唐朝时是一种流行的社会风尚,有一个专有名词,称之为“行卷”。所谓“行卷”,就是应试的举子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以前呈送当时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文坛上有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从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的一种手段。
〖One〗、圣旨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布告臣民、委任官吏、册封宗室、表彰功德、告谕外邦的一种专用的文书形式,起源于商周,规制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最后完善于明清。圣旨可不是从一开始就叫圣旨,春秋战国时期,帝王之令分别称作“命”、“令”、“政”,汉代时已有圣旨的称谓,如汉代蔡邕的《陈政事七要疏》中说:“臣伏读圣旨,虽周成遇风,讯诸执事,宣王遭旱,密勿祗畏,无以或加”,直到宋代才开始通称帝令为“圣旨”。
〖Two〗、唐朝时,圣旨开头语多是“门下”两字,因为圣旨一般由当时的门下省审核颁发。魏晋南北朝时期,圣旨开头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八个字,以阐明天子的“正统”。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圣旨中才开始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样的表达。
〖Three〗、对圣旨中最大的误会恐怕就是关于圣旨的颜色了,因为在电影和电视剧中,金黄色几乎是圣旨的标配。明清时代,圣旨已经极为完善了,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圣旨的两端是卷轴,圣旨颁发的对象不同,圣旨的规格也不同,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在清代,官职越大颁发圣旨时颜色越多,有七彩圣旨、五彩圣旨、三彩圣旨,发给五品以下官员的圣旨颜色单一,为纯白绫。圣旨的宽度一般为33厘米,长度不等,最长有5米,短的也有约2米。
关于唐朝纸卷轴,唐代图书的装帧形式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