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崔与之
7532024-07-20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唐朝灭儒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唐朝灭儒的知识,包括儒学在唐朝的表现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一,崇儒尊道礼佛,三教一视同仁。早在唐初,李世民即命人编修【五经正义】等书籍,大力推进科举事业发展,在明经科与进士科两科目中,诗赋、五经必考。李氏皇族以老子后裔自居,尊奉老耽为‘玄元皇帝’,企图树立‘道家思想’为主流意识形态。开元以后,皇室与贵族多有女子出家入道观进修,方士张果与玄宗皇帝私交甚密,这些都印证了道教在唐代社会具有崇高地位。此外,唐代名僧辈出,从玄奘、义静、慧能、神秀到一行,佛教亦出现多种流派,有禅宗南宗与北宗、法相宗、华严宗等。佛教在中下层社会影响深远,这与唐朝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李唐颁布新的均田制与租庸调制,规定了寺院的授田数额与僧侣们的特权,这为佛教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Two〗、二,利用与控制相结合,灵活运用。唐朝皇帝虽然一度支持佛教的发展,然而却对取经归来的玄奘采取恩养的方式加以软禁,李世民父子两代皇帝曾多次恩威并施企图以高官厚禄拉拢这位高僧还俗入仕。唐武宗更是掀起了晚唐时期著名‘会昌灭佛’运动,对佛教势力重拳出击,严厉打压。由此可见,三教并重的做法并未贯彻始终。从李唐皇室多次表明自己对老子的追慕来看,道教似乎是李唐皇帝一直以来想要推崇的对象。然而,迫于现实的压力,除了礼拜佛陀外,历代皇帝还要不断提高科举中举的进士们的待遇,增加录取名额。意图以此表明自己对儒教的在重视,认可孔子才是当之无愧的‘万世师表’。中唐以后,为了提高儒教地位,以韩愈为代表的儒家弟子发动了一场‘古文运动’的热潮,这是自秦汉以来儒家思想的又一次变革,
〖Three〗、三,三教合[One]、殊途同归。俗讲与变文,是佛家弟子向普通信徒讲解佛经的一种方式。后来,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中唐以来的传记,例如【搜神记】等文学作品。由此可见,这时的文人在思想上已深受宗教影响。儒、道、佛三教经历了唐朝两百多年的发展已经相互渗透并互相为对方注入新的血液。佛教也在此时,完成了中国本土化的转变。
〖One〗、你好,我是文化领域的紫夜静远,很高兴能为你答疑解惑。
〖Two〗、先来说一下唐朝初期的社会背景,在隋唐之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活跃于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是门阀世族地主阶级,如王羲之的家族王氏和谢玄的家族谢氏,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门阀势力。他们凭借门第、族望而世代盘踞高位,享有各种政治、经济特权,“高门大姓”以外的寒门和庶族则进身不易。
〖Three〗、然而在隋末摧枯拉朽的农民大起义和隋唐政权所推行的包括均田制、“崇重今朝冠冕”及科举制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的作用下,门阀世族势力急剧没落。与此同时,大批的中下层士子,由科举入仕途,参与和掌握各级政权,从而在现实秩序中突破了门阀世胄的垄断。
〖Four〗、在如此巨大的社会结构变动中登上中国文化舞台的庶族寒士是正在上升的世俗地主阶级的精英分子,有为的时代,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充满自信和热情,唐代文化因而具备有一种明朗、高亢、奔放、热烈的时代气氛。
〖Five〗、与此同时以强盛的国力为依据,以朝气蓬勃的中下层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唐朝文化首先出现了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的兼容接纳的宏大气派(我牛,我敢,我不怕)。
〖Six〗、在文化政策上,唐太宗李世民与以名相魏徵为首的儒生官僚集团,不仅在政治上实行“开明专制”,而且在文艺的创作上积极鼓励创作道路的多样性,在学术思想方面奉行三教并行(儒、道、佛)政策,决不推行文化偏至主义。
〖Seven〗、对文化人也采取较为宽松的姿态,尊崇备至的儒学可以被嘲讽,诗人作诗也少忌讳,即使那些不该让外界知道的宫廷秘诗人们都可以反复议论、传播,而当权者也从来都不怪罪。
〖Eight〗、唐文化的恢弘大气还体现在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域文化方面,南亚的佛学、历法、医学、语言学、音乐、美术;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世界的宗教、医术、建筑艺术和马球运动等等,如同“八面来风,来着不拒”,首都长安则成为了那一时代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一个具有盛大气象的世界性大都市。
〖Nine〗、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的,不断探索的。
〖One〗、回到儒学本身,儒家在唐代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经学的发达。
〖Two〗、何谓经学?这个词虽然听起来有些玄,但是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研究和阐释儒家经典的学问。
〖Three〗、由于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广泛传播,战国后期就发展成一大家,开始出现经学这一门学问。汉武帝“罢黜**,独尊儒术”以后,经学被列为官方哲学,从此成为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正统。魏晋南北朝时,受佛道二教冲击,经学地位有所衰落。在唐代由于采取宽容的文化政策,且儒释道三教在竞争中,都得以发展,因而解释儒家经典的经学复兴。
〖Four〗、唐朝经学的一大贡献是从内部统一了儒学,结束了纷争的局面。唐太宗时,陆元朗撰《经典释文》,详列各经本异同。每字各有音切、训义,使汉魏六朝音训得到保存。从南朝陈后主时陆元朗即开始撰述《经典释文》,采集诸儒二百三十余家的音切和训诂,对汉魏六朝的经学做了一个总结的工作,这也为唐初儒学的内部统一创造了条件。
〖Five〗、唐初孔颖达撰《五经正义》,结束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历代相沿的经学,结束了诸如古今文之争、郑学王学之争这类儒学内部的争吵,所有东汉以来的诸儒异说,得以平息。这为儒学在儒、佛、道斗争中争得了一个有利的条件。从内部统一儒学的另一重要著作是颜师古的《五经定本》。唐太宗令颜师古考订《五经》文字,撰成《五经定本》,统一了诸经文字,因文字不同而解释各异的弊病得到了克服。唐代将儒家经典划为三等:《礼经》、《春秋左氏传》为大经,《诗》、《仪礼》、《周礼》为中经,《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榖梁传》为小经。大中小三经,唐儒都做了疏文,这对儒学内部的统一也起着很大作用。
〖Six〗、《五经正义》和《周礼》、《仪礼》、《榖梁传》、《公羊传》的注疏合成《九经正义》,被唐政府颁布全国,成为唐朝官定的统一课本,是唐王朝开科取士的标准。由于《正义》和《定本》的颁行,儒家学术被束缚,出现思想僵化的趋势。当时的社会,以开化为风气,思想、文化、民风都向着更为活泼的方向发展,有相当数量的儒家学者摆脱经学束缚,开空言说经、缘词生训的新风气。“限于训诂名物、不谈哲学思想的儒学,也谈起穷理尽性来了,汉学系统由此逐渐转入宋学系统。所以唐朝儒学在发展的意义上说,是一个重要的转化阶段。”(《中国通史》,范文澜主编)到宋朝时,程朱理学继承唐代的经学成果,最终达到一个高峰。
〖Seven〗、可以说,儒家思想在唐代就是一个沉潜状态,虽然没有出现在理论上可照耀千古的大儒,但是儒家思想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潜意识里,渐渐成为中国人的主导思想。这样的人有一国之君,亦有臣民。
关于唐朝灭儒,儒学在唐朝的表现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