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花鼓戏

侠名- 2024-01-08 11:53:43

唐朝的花鼓戏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唐朝的花鼓戏,以及鼓的分类与名称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鼓的分类与名称
  2. 鼓一共有多少种
  3. 黄梅戏的起源

[One]、鼓的分类与名称

〖One〗、腰鼓:相传由羯鼓演变而来,公元四世纪开始流行,唐代腰鼓因演奏中的作用不同,称为“正鼓”或“和鼓”。明代以来,“凤阳花鼓”、“花鼓灯”和淮北“花鼓戏”中多用到腰鼓,并逐渐演变为现代的形式。

〖Two〗、狼帐鼓:又名“两杖鼓”。流行于福州地区。狼杖源于古代细腰鼓类乐器,形制与朝鲜族长鼓相似。鼓身木制,全长约70厘米左右,中部细小,两端粗大而中空,两面蒙牛皮或蟒皮,鼓面直径30厘米左右,鼓皮装于金属圆环上,由绳索穿系绷紧。用木棰敲击或用手拍击发音,是“福州十番”的主要乐器之一,也用于闽剧伴奏。

〖Three〗、渔鼓:渔鼓又称“竹琴”或“道筒”,南宋时已有这种乐器。现代使用的渔鼓,是在长65~100厘米、直径13厘米左右的竹筒上,一端蒙以猪皮或羊皮而成,演奏时,左手坚抱渔鼓,右手拍击,是民间曲艺“道情”、“渔鼓”和“竹琴”的主要伴奏乐器。

〖Four〗、同鼓:民间流传的较大型的鼓类乐器。堂鼓之一种。广泛流行于苏南一带。同鼓的鼓身呈桶形,中间略宽,鼓高约60厘米,多用椿木、色木、桦木或杨木制作,两面蒙以牛皮,鼓面直径约50厘米。鼓身中部装有3个鼓环,用以穿系鼓带或作悬挂之用。

〖Five〗、花盆鼓:因鼓面大、鼓底小、状如花盆而得名。由堂鼓演变而来,也称“南堂鼓”。由于形状似缸,还有“缸鼓”之名。现已广泛用于京剧等各种地方戏剧和歌舞伴奏、器乐合奏及独奏。

[Two]、鼓一共有多少种

〖One〗、鼓的种类包括腰鼓、两杖鼓、渔鼓、同鼓、板鼓、战鼓、花盆鼓、书鼓、大堂鼓、手鼓、架子鼓、羯鼓、狼鼓、点鼓、排鼓。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其中坚固且大致呈圆柱形的鼓体在一侧或两侧覆盖有拉紧的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

〖Two〗、腰鼓:相传是由羯鼓演变而来,于公元四世纪开始流行。唐代腰鼓因演奏功能不同而被称为正鼓或和鼓。明代以来,腰鼓在凤阳花鼓、花鼓灯和淮北花鼓戏中广泛使用,并逐渐演变为现代形式。

〖Three〗、两杖鼓:也称为狼帐鼓。流行于福州地区鼓由木头制成,全长约70厘米。中间小,两端粗而空心。两面都覆盖着牛皮或蟒蛇皮。滚筒表面的直径约为30厘米。鼓皮安装在金属环上并用绳索拉紧。发音为用木棰打击或用手拍击,是“福州十番”的主要乐器之一,也用于闽剧伴奏。

〖Four〗、花盆鼓:因大鼓面小鼓底而得名,形似花盆。由塘堂鼓演变而来,又称南堂鼓。因其形似缸,故又有缸鼓之称。现已广泛用于京剧等地方戏曲和歌舞伴奏、器乐合奏、独奏。

[Three]、黄梅戏的起源

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因地说”,认为黄梅戏是源自湖北黄梅县的采茶戏,又称黄梅采茶戏;另一种是“因时说”,认为黄梅戏是因为在梅雨季节由逃水荒的艺人传唱开来的,因“梅雨”而得名,又称黄梅戏或花鼓戏。然而,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了新说法,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推翻了流传较广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传统说法。因此,黄梅戏的起源近来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关于唐朝的花鼓戏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www.zhuaining.com/lyMmRNPBhS.html
上一篇:唐朝的花香
下一篇:唐朝的舞蹈书法音乐特点
相关文章

超级链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