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官场风气
12762024-11-21
大家好,关于宋朝官场生活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苏轼一生官场经历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One〗、“对移”是两宋时一种相对最轻的贬黜惩罚手段。
〖Two〗、州级主官(如知府、知州)、路级主官(亦即“监司”,如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地方军事长官(如制置使、宣抚使),可以在上报中央的同时,将自己辖下部分官员的差遣或职事官进行两两对调。
〖Three〗、如是由于官员因老、病、昏庸等缘故不称职,抑或由于官员有不法行为,而导致的“对移”,则即为一种惩罚手段。
〖Four〗、即贬降职务,这在宋代有各色各样的形式,我于此试举几种——
〖Five〗、如“出外”。例如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四月,“监察御史里行”(御史台差遣)张戬落职【3】出外,“知(江陵府)公安县”。
〖Six〗、【注3:宋代有时也会用“落职”来指代“失去中央差遣或职事官”的状况。这与前文所述的对职名的“落职”全然不同。】
〖Seven〗、如“近、大降远、小”。例如前文曾提及北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十二月,包拯因之前举荐不当,降本官(阶官)、差遣一事。他的差遣就是“大降小”,从“知庐州”降为“知池州”。
〖Eight〗、这三者相当类似,都是不等该官员的差遣或职事官任满,即行罢免,由另一官员顶替。该官员被罢免而失去职务后,情节较轻的,只好等待下一次铨选、任命;情节较重的,则还需要等待审查。
〖Nine〗、其中,“冲替”作为惩罚手段,重于“差替”。这两者在北宋前期并不(或者说至少并不完全)具有贬黜、惩罚的意味,之后才渐渐成为了惩罚手段。
〖Ten〗、而“放罢”则出现于北宋后期,并在南宋时逐渐取代了“差替”与“冲替”。
1〖One〗、指直接将该官员贬降、责授为各种闲散官,即基本无职守或完全无职守的,常用于安置各色人等的一些特殊的差遣或职事官。譬如分司官、祠禄官、添差官、散官(散秩)等等……
1〖Two〗、针对全部官职的主要贬谪罢黜方式。
1〖Three〗、指停止该官员所拥有官职的全部职守与权力。
1〖Four〗、“勒停”,或同时“追官”,称“追官勒停”;或同时“除名”,称“除名勒停”。前者一般还保留了某种程度的官衔,后者则失去了官员的身份。
1〖Five〗、即俗称的“削籍为民”,指官员被剥夺全部官职头衔。之后,若其父祖近亲仍有官身,则该官员的身份变为官员亲属;否则,为庶人身份。
1〖Six〗、这是宋代那些直接对官员的官职起作用的惩罚手段里最重的一种。但即便遭受除名,通常依然有机会叙复原官。
〖One〗、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画家。以下是苏轼一生官场经历的概述:
〖Two〗、官场起步:苏轼于1057年考中进士,开始进入官场。他先后在各地担任过一些地方官职,如江西临川、湖北襄阳等地的知县。
〖Three〗、文章风波:苏轼以其才华横溢的文学作品而闻名,但也因为其直率的性格和政治立场而多次引起争议。他的一些文章和言论触犯了当时的政治权威,导致他多次被贬谪或罢官。
〖Four〗、官场复出:尽管苏轼多次遭贬谪,但他在文学上的声望和影响力使得他得到了一些重用的机会。他曾被任命为杭州知州和广州知州等重要职位,期间致力于改善地方治理和民生。
〖Five〗、黄州知州:苏轼最为人称道的官场经历是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担任知州期间。他以清廉公正、勤政爱民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对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Six〗、官场终结:苏轼的政治立场和言论再次引起了朝廷的不满,最终导致他被贬至岭南地区的儋州(今海南儋州)。在那里,他度过了最后几年的生活,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
〖Seven〗、苏轼一生官场经历充满了曲折和波折,他的政治立场和直率的性格使他多次遭遇贬谪和困扰。然而,他的才华和影响力使得他成为北宋时期最重要的文化名人之一,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One〗、赵普、吕蒙、寇准、李沅、包拯等。其中赵普是宋朝的开国功臣,其地位可比西汉的张良、明朝的刘伯温;吕蒙是宋朝著名的贤相,他曾三度为相;在太宗一朝,寇准敢于犯颜直谏。
〖Two〗、李沅在太宗朝曾拜宰相,后被贬,但真宗即位后,他又迁任户部侍郎,以正直为朝臣所赞;包拯一生做官清廉,不但生前为人赞誉,死后,人们也把他当作清官的典型。
〖Three〗、宋朝根据疆域的变迁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史称宋朝、大宋,定都开封。1127年,被金国攻陷都城,徽宗钦宗均被劫持到北方,史称“靖康之难”,北宋亡。
宋朝官场生活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苏轼一生官场经历、宋朝官场生活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