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州军
8952024-11-21
很多朋友对于宋朝镇官和古代镇上的官府叫什么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明、清以知州为正式官名,为各州行政长官,直隶州知州地位与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
2.宋为加强控制地方而置于各州、府,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号称“监州”。明、清各府置通判,分掌粮运、水利、屯田、牧马、江海防务等事。清各州另有州判,分掌粮务、水利、防海、管河等事。
1.知州是为了削减节度使权利而产生的职位:
宋太祖为了削弱节度使的权力,防止唐五代时期武人割据的局面重演,规定诸州刺史得直接向朝廷奏报和接受诏令,节度使不得干预除所驻州之外(所谓支郡)的政务。后来,逐步派遣京朝官(文臣)接替刺史管理州务,称“权知××州州军事”。
2.通判视为了削减知州的权利,防止知州权利过大:
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
衙门是古代官署的一种俗称,就是官吏办公、办事的地方。如《广韵》上载︰“衙,衙府也。”衙府就是官署。据宋朝钱易《南部新书庚》上记载︰“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公门为牙门,字称讹变转为衙。”因此,衙门原作“牙门”,讹误变易后才称为“衙门”。
〖One〗、宋朝的知府、知州,都是差遣,它本身是没有品秩的。一位官员的品秩,取决于他的本官,或者贴职,跟差遣却没有关系。这就涉及到比较复杂的宋朝官制了。一般来说,宋朝官员的官职由三部分组成:官+职+差遣。
〖Two〗、举个例子,北宋熙宁七年(1074),苏轼从杭州通判任上调任为密州知州,这时他的官职是“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军州事”,其中,太常博士是“官”,只表示官阶,不是实际职务。北宋的太常博士为八品。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